发表时间:2016-07-21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科技工业联盟”、英国的“工业2050战略”,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是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在未来建立真正的智慧工厂。
发表时间:2016-07-21
无论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德国的工业4.0,都意在制造业领域,特别是智能制造领域,占据制高点。而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中,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可以成为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发表时间:2016-07-21
中国制造业的日子最近几年普遍不太好过。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向金融等非实体经济领域。但你知道吗?这种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不小的风险。麦肯锡最近发了一份报告就提醒中国:制造业的底子还是要好好守住。为此麦肯锡还建议,中国其实可以靠机器人。这……确定不是在骗人?
发表时间:2016-07-21
张俭锋首先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架构模型以及核心技术,然后重点展示了东土在工业互联网的愿景以及东土的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并针对东土的工业智造及应用平台做了精确的解读。
发表时间:2016-07-20
智能制造的未来,“人”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未来机器人应用一定会从现在的大企业,向中小企业下行,而促成这种下行的因素一定是人。
发表时间:2016-07-20
“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的“热词”,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共鸣,是因其契合了现实的需要。“工匠精神”的内涵丰富,它是高度集中、追求完美、诚信正义、精益求精的时代象征。
发表时间:2016-07-19
提到德国的工业,单拎出某一个板块并不是顶尖的,他们骄傲的两项——数控机床和精密仪器,一个比不过荷兰、一个比不过瑞士。但为什么国内总觉得德国的工业实力是最强的?因为他们综合体系完整,而所擅长的正是我们最缺的。
发表时间:2016-07-19
构建智能系统,应该特别注重应用由长期的工业技术积累所形成的工业智能,同时兼顾人工智能。工业智能基本都是由科学效应来实现的。起步于工业智能,逐渐融入人工智能,是当下比较适用于中国企业的智能制造路径。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应该首先从对两种智能的清晰认识开始,从两种智能的融合开始。
发表时间:2016-07-19
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和要求: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把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九五”计划决定实施可持续战略,“十五”计划首次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目标。
发表时间:2016-07-19
美国Standby Screw是一家创立于1939年的机械零件生产商,每天生产超过1,100种不同的零部件,每周交运数百万件产品。Standby Screw在保留员工的同时,也部署了自动化,员工和机器人发挥各自所长,获益匪浅。自2014年12月采用了Rethink Robotics的Baxter机器人后,Standby Screw工厂效率提升,订单量增加,每年节省至少4,000工时。
发表时间:2016-07-19
Rodney Brooks表示:“《中国制造2025》目标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升级;‘互联网+’则旨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机器人技术可以贯穿这些直接关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
发表时间:2016-07-19
工信部18日印发《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其中,指明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发表时间:2016-07-19
在“工业4.0”条件下,人、物品和系统相互联接,从而形成有活力的、实时优化、具有自我组织功能、跨企业的价值附加网络。这种网络能够根据成本和资源消耗等不同的标准进行优化。
发表时间:2016-07-19
随着智能工业时代的到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和智能设备之中,这对测试测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I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Ajit Gokhale表示,由于智能设备所独特的测试需求,过去封闭式的测试方法已经不够智能,它跟不上智能设备的创新所要求的步伐,所以智能工业时代一个智能化的测试系统将成为不可或缺。
发表时间:2016-07-18
本文由曾在两个世界五百强公司担任技术管理的范佑行先生编写。其所倡导的“模块化工厂管理系统”在当今工业4.0的风潮下,对企业进行工厂管理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